尽管在临床实践中,**根管再调节**已经成为了**根管调节失败**后的常规处理方式,但仍有少部分患牙无法通过**根管再调节**得到有效治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仪器**和**材料学**的不断发展,**根尖手术调节**已经成为了拔牙与修复的可行性替代方案,与**外科调节**方式相比,**根尖手术**应该算作**非手术调节**的延续。
由于二者病因与目标一致,均为封闭根管内感染物向根管外逃逸的途径。研究指出,根尖外微生物生物膜的定植也是某些牙齿非手术调节失败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经过完善根管调节但对非手术调节耐受的病例中,其中超填的材料是造成该情况的因素之一。尽管材料本身对机体的影响尚不明确,但当微生物存在时,它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病例分享
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6岁,近3个月来出现了26根尖处的肿胀不适情况。在光片上显示出26根尖处有低密度影响。根尖外有阻射影像,叩诊结果为阴性,松动情况也为阴性,冷热测验无反应。体位实验结果为阴性。在这个病例中,患者之前在另一家医院接受过一次根管再调节,但颊侧的瘘道并未消失,这表明患者对根管的非手术调节可能耐受性较低,而且根尖外超充的材料更加证实了这一推测。
当根管内存在难以取出的器械、无法通过的台阶、坚硬的水门汀材料以及非手术调节失败的情况时,根尖手术是一个备选方案。然而,根尖手术并不意味着可以跳过根管再调节这一步骤。为了确保长期结果,建议在考虑手术调节之前先进行一次根管再调节。总的来说,在对26号牙进行手术调节之前,医生决定先进行了一次根管再调节。
在此过程中,P预备至0435,Mb-0625,Mb2-0425,Db-0625。对于所有根管调节失败病史的患者进行问诊时,关键是要明确上一次调节是否使用了橡皮障。如果患者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根管内可能存在污染,需要进行严密的化学预备。在手术前的CBCT中,可以观察到患者颊侧根尖处的骨板已经吸收,这将极大地方便我们接下来的根尖手术。
尽管如此,上颌前列磨牙的根尖手术因为解剖的限制,如路也困难,庆幸的是该病例的炎症主要集中在颊侧,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为MBDB两个根进行手术调节。上颌后部主要的结构是上颌窦,术前三维颌面光断层扫描可以为我们明确根尖与上颌窦的位置关系,从而进行更准确性高的开窗。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尽管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等设备已经普及,但由于炎症和解剖等客观条件的存在,在进行上颌后部根尖手术时上颌窦穿孔也是常见的,发生率在10-50%左右。令人鼓舞的是,在Watzek等研究人员的研究中发现,上颌窦的暴露对于手术后的愈合没有影响,前提是不要让不应该进入的物质进入其中。